赋予古老的琴歌新生命,《南熏》何怡诗词古琴琴歌音乐会举行-今日头条

由:admin 发布于:2024-04-10 分类:素质提升 阅读:46 评论:0

  重新发掘琴歌,打谱、演唱、再现,赋予古老的琴歌新的生命,既是稽古,又是创新。12月17日,2023境山剧场“寻声·留白”系列,《南熏》何怡诗词古琴琴歌音乐会在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举行。《南熏》以中国经典古诗词为内容、以古琴琴歌艺术为形式,演绎了《咏梅》《陋室铭》《秋风词》《阳关三叠》等脍炙人口的古琴曲目,将传统艺术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此项目由中国当代琴歌艺术家何怡及其团队,历经多年潜心研究不断丰富而成,是中国古琴琴歌艺术研究的代表作之一。

  抚琴而歌,呈现与当代人共鸣的琴歌音乐世界

  何为琴歌?即抚琴而歌。中国古琴琴歌艺术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重要内容之一,起源于4000年前的上古时期,后世代流传至今,是中国文人音乐的典范,呈现了中国审美的极高水平、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古人“无诗不歌”,诗词与音乐在一起才是圆满。从孔子每日“弦歌不辍”“诗三百,孔子皆弦歌之”,到之后“琴棋书画”,琴作为士大夫、君子的修身之器,琴歌可以代表中国文人阶层的审美取向,是中国音乐中最为高雅、最具哲学美感的表现形式之一。

赋予古老的琴歌新生命,《南熏》何怡诗词古琴琴歌音乐会举行-今日头条

  《南熏》以中国经典古诗词为内容、以古琴琴歌艺术为形式,旨在向大众传播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音乐美学。本项目由中国当代琴歌艺术家何怡及其团队,历经多年潜心研究不断丰富而成,是中国古琴琴歌艺术研究的代表作之一。此项目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获2017年度、2018年度“滚动资助优秀项目”。

  《南熏》于2015年首演北京、之后在中国、德国、法国、美国等多个国家地区进行巡演、2022年再度与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合作进行改版调整,力求精确传递出中国审美内核,呈现出与当代人共鸣的琴歌音乐世界。

  12月17日晚,《南熏》首次来到深,当代琴歌艺术家、何怡琴歌工作室艺术总监、文旅部国家艺术基金南熏琴歌项目负责人何怡 ,国家一级演员、中央民族乐团箜篌演奏家吴琳,笛箫演奏家王华,带来了一台精彩的琴歌音乐会。

  当晚的演出尽显乐音之美、人声之美、诗词之美。何怡先以一曲《咏梅》起兴,继而即兴演绎了《陋室铭》《暗香》《凤凰台上忆吹箫》《劈破玉》《客至》等经典诗词,她时而手挥琴弦,时而轻吟清唱,用独特的气韵,赋予经典诗词全新的形象与解读空间。下半场的《秋风词》《黄莺吟》《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阳关三叠》《诗经·维清》等曲,婉转与高昂并行,一曲曲古音古韵把观众的思绪带向辽远的时空。

  演绎琴歌已成为生活方式与生活常态

  是什么机缘,促使何怡走向探索与演绎琴歌的表演之路呢?何怡表示,“似是偶然,其实是必然。”

  何怡少年时期学习戏曲;大学阶段学习民族声乐;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西方歌剧与德奥艺术歌曲;博士研究生阶段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中国音乐与哲学的相关问题。她作为独立音乐人旅居欧美多年,与西方艺术家产生大量合作与交流,在欧洲歌剧《As BIG As The SKY》(世界首演)中成功出演女主角,获荷兰女王赞誉。

  中西文化的碰撞,使何怡更深层次地感受到中国音乐的独特气质与中国文人的审美精神。2012年,她回国创建何怡琴歌工作室,投身琴歌艺术的研究与传播。她出版琴歌专辑《南熏》《左琴右歌》等;她曾担任国家大剧院艺术讲堂主讲、北京大学素质教育课堂主讲;受邀在哈佛大学举办琴歌专题讲座;作为专家参加欧洲中国音乐研究会[CHIME]等主办的多个国际性音乐学术研讨会,向来自全球各国的专家学者介绍中国琴歌。于2014年、2017年、2018年获文旅部国家艺术基金优秀项目;2019年获纽约市文化艺术巨大贡献奖;2020年获非音未来-世界音乐扶持计划;2019-2021年获敦和基金支持项目。

  何怡表示,“在国外唱歌剧,当离开自己的母文化太远时,就会产生对母文化的怀念与需求。就觉得那是一种营养,一种滋养自己的水源与养分。与西方文化的撞击,让我突然发现了中国古代的艺术里面那个很特质的东西。当时琴歌这种形式,会弹琴的人不会唱歌,会唱歌的人不会弹琴,如何更好地将琴歌传承下去,必须要研究琴歌的人具备既会唱歌又会弹琴的条件。基于这种现状,我觉得自己有种使命感。到现在,做了这么多年,我觉得我在探索琴歌过程中获得了很多,它已成为我的生活方式与生活常态,我很满意我现在的生活。”

  希望更多人从琴歌进入到一种有古代力量的现代生活

  谈及这次选曲和琴歌代表性作品,何怡表示,“我觉得每一首都是代表作,在我看来每首并不是在唱别人,是在唱作品本身。它是一个载体,用音乐的形式把我想说的表达了出来。以《暗香》为例,它是我们团队花了三四年的时间挖掘出来的,一开始谱子没有办法翻译成现代谱子,用俗字谱去翻译,然后逐步呈现,后续拍摄了音乐电视以及演出。《暗香》是我自己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其他的可能是基于整体的搭配,我希望能够给听众带来更好的琴歌视听体验。”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传承中创新?何怡以自身多年的实践做出了回答。她表示,在艺术的发展中,一直是有传承和发展两种声音。有的时候会觉得是不是这两者是相悖的呢?有一些专家也在研究这个课题。对于我在琴歌上的实践,我认为这是一脉相承的关系。首先你要了解这个艺术形式,一定是要传承。没有传承就没办法去发展它。但如果说传承完了以后,就是把它放在博物馆,这可能不是我特别想做的事情。我有很多艺术家朋友在做复原的东西,我觉得那很有价值,但是我希望自己做的东西能够去触碰到另外一个人,让很多的听众能够受到感染,然后可能他们的生命有所改变,这是我很希冀的事情。

  何怡说:“对于琴歌这样一个比较古代的含有古意的艺术形式来讲,它在当代要散发它的生命力的话,势必要融入当代的语境。如果能够把琴歌这种艺术形式融入我们的语境,有一些当代的创作,我想是更有利于这种琴歌在当代散发光彩的。也希望有更多的朋友能够看到琴歌,听到琴歌,借此进入到一种比较有古代力量的现代生活。”

  采写:南都记者 谢湘南

相关阅读

评论

精彩评论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