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就是放空炮!丁仲礼预言成真,西方陆续放弃2025-2035碳中和|巴黎协定|刘东生|排放权_网易订阅
丁仲礼院士的预言成真,西方国家陆续放弃了2025-2035年碳中和的目标。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021年8月20日,央视《鲁健访谈》栏目播出了“对话丁仲礼”的节目。丁仲礼是我国的地质和气候变化领域的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的导师是黄土专家刘东生院士,他导师的导师就是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
在节目中,主持人问起丁仲礼院士:
《京东议定书》和《巴黎协定》都没有约束力,那不是可以随便退出吗?
丁仲礼院士认为西方国家不会坚持减排,他甚至做出了一个预测:
西方国家就是在放空炮,你以为它们会减排吗?
丁仲礼院士还给出了自己的理由,他认为这和西方的政治体制有关,核心在于党派总是在换来换去,新官不理旧账。
西方国家的“倒车行为”
仅仅过去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丁仲礼院士的预言就成真了。许多欧美国家开始纷纷决定放弃2025-2035年的碳中和目标。
就拿美国来说,特朗普上台后,就曾经决定退出巴黎协定。《巴黎协定》的长期目标是:
较前工业化时期,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以内。
后来,拜登上台重新加入,并多次多外宣称:美国要在气候问题上以身作则,对于气候的承诺不是空话。
结果,2022年6月30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作出裁决:
明确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无权在州层面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也不得要求发电厂放弃化石燃料转用可再生能源。
这个结果无疑是直接打脸了拜登在气候问题上的承诺。丁仲礼院士还真的是神预言!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指责道:
美国做出的决定,对于人类对抗气候变化而言是一个挫折。
要知道在过去的200多年里,美国是累积碳排放总量位居世界第一的国家。不仅如此,美国现在还是人均碳排放世界第一的国家。仅仅是2019年,美国的人均碳排放量达到了17.6吨,而中国的人均碳排放量为10.5吨。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却在碳排放问题上反复横跳。
出问题的不仅仅是美国,其他的欧美国家也出现了放弃碳排放目标的情况。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德国,该国家被认为是环保先锋,结果它们推迟了一部分煤炭发电厂和石油发电厂的退役时间,甚至重新启动了一些退役的煤炭发电厂,同时还在大量进口煤炭。
面对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警告:
不要“倒退”到使用“肮脏的化石燃料”。
德国直接当作没听到,选择性回避。要知道德国之前可是计划在2030年之前,逐步淘汰掉煤炭的,现在来看,估计是很难实现了。
其实也不仅仅德国这么做,现在许多欧洲国家都在这么做。
荷兰就宣布取消了限制煤炭发电厂的规定,该决定将延续到2024年;
奥地利也决定将一座天然气发电厂改造成煤炭发电厂,要知道奥地利曾经是欧洲第二个完全不使用煤炭发电的国家;
欧洲的两个大国英国和法国,也陆续宣布推迟煤炭发电厂的退役时间,以及重启燃煤电厂;
丹麦的哥本哈根市宣布放弃2025年的碳中和目标。
可以说,丁仲礼院士的预言一次次在西方国家身上得以验证,堪称是神预言。
在此之前,西方国家三番两次在“碳中和”问题上攻击我国,结果自己却在这个问题上反复横跳,还装聋作哑。
中国还要坚持“双碳”目标吗?
2009年,192个国家就全球变暖问题在哥本哈根召开气候大会,丁仲礼就作为我国代表参加了这场大会,并提出了“以人均历史累计排放为基础,分配碳排放权”的方案。
回国之后,他接受了柴静的访谈,在访谈中丁仲礼表示:碳排放权问题的实质是同发展问题联系在一起,也就是碳排放权等于发展权。
在访谈中柴静表示:在这里IPCC的方案当中,并没有对发展中国家提出要求,只对发达国家设定了量。
这看似“公平”,然而丁仲礼却表示里面埋藏着陷阱,因为它有一个总量,也就是全世界未来还有8000亿吨的二氧化碳可以排放,给发达国家设定目标就意味着,在一块固定的蛋糕上面,发达国家先切走了一块儿蛋糕,这也意味着今后发达国家人均排放权是发展国家的2.3倍。不仅如此,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早,它们的历史排放量更高,发达国家是发展中国家的7.54倍。
要知道的是,发展中国家想要过好日子,在发展过程中必定会排放大量的碳,这部分排放的碳叫做“生存型的碳排放”,比如:汽车,吃肉等。
而发达国家利用先发优势已经排放了大量的碳,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碳排放会下降,目前发达国家的碳排放主要是“奢侈型碳排放”,也就是为了维持奢侈生活而排放的碳,比如:泰勒斯威夫特经常乘坐私人飞机受到了许多国外网友的反对,主要就是因为她个人的碳排放比普通人要高很多。
你可能会说,她花的是自己的钱没碍着谁,可问题是她排放了碳之后,咱们就要少排了,比如:你不能开车,因为国际上设置了未来碳排放的总量8000亿吨。
这个陷阱就在于,发达国家继续维持奢侈生活,而发展中国家却因为碳排放量较少而难以发展,无法过上好日子。
在这场访谈中,丁仲礼还反问柴静说:中国从1990年到2050年,排放量只需要你的人均排放量的80%行不行?
柴静说:中国是个人口大国,这么一乘的话,基数太大了。
谈到这里,丁仲礼直接反问:中国人不是人?为什么同样的一个中国人就应该少排?
就连奥巴马也表示过“如果超过十亿的中国居民也像澳大利亚人、美国人现在这样生活,那么我们所有人都将陷入十分悲惨的境地,因为那是这个星球所无法承受的。”
说白了,在发达国家眼里,我国不能拥有和他们一样的好日子,咱们想要过好日子,国外就通过各种方式打压咱们,在减排问题上持续向咱们施加压力,本质上也是在遏制我国的崛起。
既然碳排放权就是发展权,而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那我国还要不要坚持碳中和?还有,那么多国家都在走回头路,《京东议定书》和《巴黎协定》都没有约束力,我国还要不要继续坚持碳中和呢?
答案是:要!
在《鲁健访谈》节目当中,丁仲礼院士也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认为:我国还是要坚持“碳中和”,石油和煤炭是非常珍贵的化工资源,烧掉有点可惜。坚持“双碳”目标这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子孙后代,同时也是一个机遇和挑战。
与欧美国家不同的是,我国一直在致力于“双碳”的目标。我国不仅要做到,还要实现科技创新,推动新能源、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创新发展,引领全球重点和热点领域的发展,在这些领域掌握话语权甚至是制定行业标准。如果我国不发展这些,未来很可能又会被国外卡脖子。